Die Präsentation wird geladen. Bitte warten

Die Präsentation wird geladen. Bitte warten

國際貿易.

Ähnliche Präsentationen


Präsentation zum Thema: "國際貿易."—  Präsentation transkript:

1 國際貿易

2 為何各國間會進行貿易? 生產原料分佈不平均 天候及地理環境差異
專業分工的利益:如亞當斯密的分工觀點所言,一個人若能專精於生產某項產品,然後再拿到市場與他人交換,則可能使每個人的福利都增加。同樣的道理,當一個國家專心於生產其拿手的產品,在拿到國際市場與其他國家交換,則在國際分工的原則下,則可使每一個國家都受益。

3 各國如何知道要生產什麼? 天然資源,或一個國家所擁有的生產要素,稱為要素稟賦。 隨時間累積更專業的技術水準。
透過專業化生產,提高生產規模,降低平均成本。

4 貿易理論 絕對優勢說(絕對利益說):A國與B國會產生貿易,一定是因為A國從事甲產品的生產時,花費的成本比B國在從事該產品的生產成本為低。相反地,B國從事乙產品的生產,成本也比A國的成本為低。 例子: 單位成本 自給自足下的生產與消費 分工後的生產 貿易後的消費 A國 1 2 6 10 4 B國

5 相對優勢說(比較利益說) 大衛李嘉圖(David Ricardo)提出的一套解釋貿易的原因。 例子: 單位成本 自給自足下的生產與消費
分工後的生產 貿易後的消費(甲:乙=1:1.5) A國 1 14 6 20 15 7 B國 4 2 10 5 3

6 貿易的利益 一國的相對優勢是指相對成本比外國低的商品(產業)。(注意:相對優勢是由相對成本決定,而不是由絕對成本決定。)也可以說,選擇生產相對上利益較高的商品。 從計算某一國生產某種產品的機會成本,並與其他國家生產相同產品的機會成本比較。選擇生產機會成本較小的產品,就比較具有優勢。 因為相對優勢是由相對成本決定,因此在兩個商品的世界中,一國若在某一商品有相對優勢,必定在另一個商品處於相對劣勢。

7 要素稟賦貿易理論 是E. Heckscher, B.Ohlin 的貢獻。
放寬古典貿易模型的單一生產要素的假設,容許經濟體系中有兩種生產要素。 當兩國的生產函數(技術)完全相同下,相對優勢是取決於一國的相對要素稟賦。 例子: 生產甲商品的勞力/資本比為3比2,生產乙商品的勞力/資本比為1比1。所以甲商品是勞力密集的商品,而乙商品為資本密集的商品。

8 勞力稟賦相對豐富的國家對勞力密集商品的生產具有相對優勢;而資本稟賦相對豐富的國家對資本密集商品的生產具有相對優勢。
現在A國與B國的要素稟賦不同,兩國的要素價格當然不同。假設A國是勞力相對豐富的國家,因此工資相對較便宜,是每人日5元,資本則每單位1元。B國則是一個資本相對充裕的國家,因此工資為每人日8元,而資本則每單位1元。 勞力稟賦相對豐富的國家對勞力密集商品的生產具有相對優勢;而資本稟賦相對豐富的國家對資本密集商品的生產具有相對優勢。 單位成本 相對成本 (甲/乙) A國 17 6 2.83 B國 26 9 2.88

9 產品生命週期理論 產品生命週期理論由 Raymond Vernon 所倡。 產品依其進入市場的時間長短,可分為創新期、成長期和成熟期。
創新期的產品適合在高所得國家生產,成長期的產品適合在中、高所得國家生產,成熟期產品則適合在低所得國家生產。 產品因週期循環,其生產地點由高所得國家移轉到中、高所得國家,最後再移轉到低所得國家,產業的發展隨之轉移,此稱為雁行發展理論。 世界電視機的生產,依美國→日本→台灣→中國的順序轉移生產地點。

10 貿易限制的問題 保護主義(protectionism):保護本國的產業免受到外國競爭的不利影響,或為了一些政治目的而採行的特殊手段。
保護主義下的兩種政策:關稅與非關稅障礙。 關稅:進口國家針對進口貨物課徵的稅,稱之。有從價稅及從價稅兩類。 非關稅障礙:包括配額,出口自動限制(VER),限制進口地區。 課徵關稅或配額的結果會使國內的福利降低。

11 主張保護主義的藉口 傾銷:外國生產者以低於成本或當國市場的價格,在本國市場中銷售。→課徵反傾銷稅來提高進口價格。
保護幼稚產業:特別是未開發國家,廠商在尚未獲得有效生產的經驗前,政府如不保護則無法與外國廠商競爭。

12 台灣的貿易型態與相對優勢 台灣的貿易型態隨時間變化甚大,早期以農產品為主,中期以紡織、皮革、木、紙等輕工業製品為主,後期以電子電機產品為主;貿易型態的變化反映相對優勢的變化。 以勞力密集度觀察,1982 年後的台灣出口商品中,高勞力密集度商品的比例漸漸減少,反映台灣已經不再是一個勞動力豐富的國家。

13

14

15 國際經貿組織 世界貿易組織(World Trade Organization, WTO): 其前身為貿易與關稅總協定(GATT),於1995年改稱WTO。 參見 甘迺迪回合(Kennedy Round) 東京回合(Tokyo Round) 烏拉圭回合(Uruguay Round)

16 北美自由貿易區(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, NAFTA): 成立於1994年,為美國,加拿大與墨西哥三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,涵蓋面積達二千萬平方公里,目前人口近四億,國內生產毛額約達九兆美元,區內貿易總額至一九九九年已達五、六八O億美元,是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。 歐洲聯盟(European Union, EU):是現今最大之區域經濟體,會員國包括德、法、義、荷、比、盧、丹、英、愛、西、葡、希臘、瑞典、芬蘭、奧等十五國,面積三二四萬平方公里,總人口約三億七千萬, 國民生產毛額總值近八兆,平均國民所得二萬美元,其貿易總額佔全球貿易總額的百分之四十。 More information:

17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( 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, APEC):成立於1989年,為亞太地區21個經濟體(economy)高階政府官員之間的諮商論壇。
目前APEC共有21個會員體,APEC不是一個貿易區塊,而是一種開放性區域協會:各會員體政府之間所達成貿易自由化的協議,都將適用於其他非會員體。 中華台北APEC研究中心


Herunterladen ppt "國際貿易."

Ähnliche Präsentationen


Google-Anzeigen